查看原文
其他

当英国向中国数学教育“取经”时,他们想学的是什么?

2016-07-26 阚维 人民教育


英国人数学差大概是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事儿了。不信你看英国前首相卡梅伦。


卡梅伦号称具有正宗的英国王室血统,父亲是股票经纪人,本身也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他的数学应该相当好。但是当记者询问卡梅伦“8×9”等于多少时,卡梅伦却窘迫地岔开了话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曾对全球65个国家大约50万名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科目进行测试。上海的学生以高分取下头名,是当之无愧的学霸。英国学生则排在26名。在65个国家中排名26,这样的表现不能算是学渣。但自尊心极强的英国人受不了,英国各大媒体纷纷表示对本国学生“如此低劣的成绩感到耻辱”。


于是,英国开始了向中国基础数学教育的“取经”之旅。


英国基础数学教育“取经”之旅


2014年2月,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赴上海“取经”,走访了上海中学、福山外国语小学等学校,观摩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模式,尤其希望了解中国学生数学成绩出众的秘密。在他们看来,上海中学生数学、阅读以及科学能力在经合组织的全球排名中都排第一,简直是“Amazing”!


进一步,2014年“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设立。截至2015年8月份,累计共有70多名英国数学老师赴沪培训学习,60多名上海数学老师赴英开展教学学习。


2015年年初,第二批共31名来自上海的数学教师顺利抵达英国,开始开展“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第二阶段交流活动。根据安排,这些老师进驻了17所英国中小学,开展为期4周的数学教学交流活动。英国教育部学校改革事务国务大臣尼克·吉布高度评价该项目,称“为英国的数学教育及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启发”。




2015年8月4日开始,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播出一部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纪录片随之在中国互联网上爆红。


在纪录片中,这年4月份,来自中国南京外国语学校和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几位老师来到英国汉普郡一个中学,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按照中国教育方法教授英国一个班级的学生。而在另一个班级中,英国老师按照英国教育方法教授课程。


一个月之后,通过比较两个班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中英教学方式。结果显示,中国老师教授的班级三科考试成绩均优于英国老师的教学班级。这在英国社会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2015年,英国著名的哈珀柯林斯出版社购买了上海华东师大的数学辅导资料《一课一练》版权,将其译成英文供英国学生使用。一位英国的校长表示,中国的数学教材非常有条理,适合老师教导学生。而且,中国老师经常让学生重复知识点,每天布置少量作业巩固知识,这种方法值得认可。反之,英国的教材经常变动,不利于数学学习。


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英国的数学“取经”之旅到达一个小高峰。


日前,英国教育部宣布,英格兰半数小学(大约8000所)将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中国上海模式”。过去“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被取代,重复练习、板书习题将成为英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日常。英国教育部长表示:“中国的数学教学方法将会变成英国学校的标准方法,我有信心这样的做法会让英国年轻人未来不管是在学业上还是职场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中英数学课堂教育之差别


英国如此急于向中国基础数学教育取经,那么中英数学课堂究竟有何差异、中国数学课堂教育又有何优点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阚维副教授从BBC纪录片的课堂情况出发,为我们进行了细致地分析。


在教授三角函数内容时,纪录片中教数学的邹海连老师按照中国数学教学通常使用的方法,首先通过示例对三角函数这一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分析,再通过逻辑推理一步步揭示三角函数的特征,得出三角形角与边的关系,很快就把三角函数的知识讲完了。


从课堂管理角度看,这一教学过程对于有学习自主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引导。但对英国学生似乎不太奏效,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三角函数的特点。而他们的英国老师布瑞默巧妙地避开英国学生不善于进行严密逻辑推理的弱点,用形象化、极为简化的符号,帮助他们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的位置。学生跟着布瑞默老师念叨着S-O-H、C-A-H、T-O-A这些符号,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真像非洲的音乐节奏(那么好记)。”



这个细节,折射出了英国中学教学的特点,英国的教学过程中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老师考虑的是如何让她们记住这些繁复的公式,如何让她们在数学的学习中乐于尝试。布瑞默了解英国中学生“学”的特征,利用学生喜爱打击乐、乐于接受节奏性强的内容这一特点,让学生把复杂的三角函数公式内化心中。


然而这样的学习,很难说学生把握了三角函数的概念,而对于三角函数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更是布瑞默所忽视的。朗朗上口的节奏和简易的图示很容易将三角函数的核心概念淡化。尽管这个片段不能完全展示英国教师的数学教学,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国中学数学教育对核心概念的深度和广度突出得不够


中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经验还是体现在中国课堂教学的特点上。2009年和2012年以上海学生为主体参加国际学生学业能力测试(简称PISA),两次都以绝对领先的成绩名列全球第一,这与我国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课程理念、教学策略的运用有很大关系。


中国教师在课堂上擅长通过讲解、例证、分析等策略,使得一些难度和深度大于欧美同级学生面对的知识内容,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结构化、清晰化和简约化的知识体系。有经验的教师更是通过课堂问答等环节,引导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提升思维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元认知的能力。

 

 

“旅行者式教育借鉴”


在阚维看来,英国对中国数学教学经验的借鉴方式是典型的“旅行者式教育借鉴”。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当代世界各国都更加注重从别国的教育经验中吸收一些经验。但这种教育经验的借鉴,都缺乏对该国教育环境、制度特点、历史渊源以及文化特征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分析,而是像旅行者一样走马观花似的从别国的教育实践中借取一些表面的做法,然后将其运用到本国的教育变革当中。此类教育经验的借鉴被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塔奈哈姆泽称作“旅行者式教育借鉴”。




诚然,“旅行者式教育借鉴”不是一个理性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教育经验的过程。


“旅行者式教育借鉴”不仅是欧美国家教育研究者在试图了解中国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常常发生的事情,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也由于对国外教育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缺乏全面了解,造成了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过于强调欧美一些国家的课堂教学模式,排斥我国自身教学经验。


这也造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这样一个悖论现象:一方面是课堂上充满“讨论式”“建构式”的欧美课堂特征;另一方面是采用本土传统的通过延长课下学习时间、强调学习的外部动机、增加高频度、高难度的测试等方法来提高升学率和优秀率。这些“本土化”的中国教学经验难以在其他地区完全复制,也得不到国际范围内课堂教学研究界的认可。

 

我们的教育该去向何方


在专家阚维看来,在教的过程中,直接教学与合作、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正在成为全球趋势


执教英国学生的李爱云老师发现:一些英国学生相对来说更容易接受中国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精确、直接的讲解。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对他们来说,中国教师的这套经验,特别是在揭示知识的结构特征、内在逻辑,充分利用各种正例、反例来化解知识的难度的做法,使得他们“学习起来效率更高”。


从欧洲国家来看,北欧国家教师在教学理论上有较为深厚的积淀,他们对教学中出现的共同性例证、差异性例证以及知识结构性特征的把握,使得那里的学生学业质量比较突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课堂教学探索不断地在关注直接教学,这正适应了初、高中年级对比较密集型知识的学习。




另外的一个全球趋势是,各国教师在注重教的同时,正在不断探索如何基于学生的理解促进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两方面都是当代课堂教学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共通性因素

 

文章来源:人民网、搜狐教育、光明网、南方教育时报、《人民教育》杂志2015年第19期文章《全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共通元素?》

微信编辑:闵璇



苏童、余华、毕飞宇等名家眼中最美的短篇小说,趁着暑假读一读吧

孝顺不是让父母支配你的生活(结婚后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为什么不给孩子多讲些温暖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